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引导与加压——研究生培养中两个“自选动作”
发布时间:2007-04-30 来源:文化与传媒学院

如今研究生招生的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而研究生学制却又在缩短,即大多由三年制改为两年制,如果抛开入学教育、学位论文写作、毕业实习和联系工作等因素,研究生在校正式学习的时间则更短,学习的任务则更重。在现行体制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研究生的问题,确实值得探讨。事实上,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也一直在关注这一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人虽然来财大工作时间不长,带研究生的时间也不长,但回想自己当年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经历,结合目前指导研究生的情况,颇有些感慨,姑且说说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作为硕士研究生导师,我以为在培养研究生方面,除了要遵守有关研究生培养计划,即完成好“规定动作”外,尚要注意抓好“引导”和“加压” 两个基本点,姑且称之为“自选动作”吧。

就“引导”来说,首先,要积极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名利观,即研究生一入学就要好好“洗脑”。这种“洗脑”不仅关乎研究生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我国,研究生属于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导师要认真思考为国家培养什么样的高级人才的问题,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不能错。为此,导师应以高尚的精神人格去引导研究生,让他们的思想意识里多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正确处理已有成就与理想信念之关系,要不断进取,奋斗不懈。其次,要积极引导研究生对科学研究和学术探索充满神圣感、敬畏感、严肃感,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意识。对于真知的探究,要有一种“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的精神。同时,在学术探究的过程中,既不要怕失败,也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挑战权威,要引导研究生敢于与导师“PK”,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自信。再次,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和方法。浓厚的兴趣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好的方法又往往事半功倍,为此,导师应积极“授人以渔”。同时,还要让研究生明白:尽管做学问、搞研究是一件“坐冷板凳”式的“苦差事”,但这也是一件于社会于个人很有意义的“快乐事”。要善于在“苦”中寻“乐”,要肯下“硬”功夫,因为天上没有馅饼掉。要让研究生牢记王国维的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就“加压”来说,首先,要让研究生明白“加压”的内涵,这里的“加压”,不仅是指“外力”,同时也指“内力”,即自我“加压”;不仅包含时间、任务、目标等某种特定的限定和要求,更应包含时时刻刻自我思想意识的“加压”,即要让思想这根“弦”常处于紧绷状态,切不可松懈。其次,要让研究生明白“加压”的道理。俗话说“扬鞭催马自奋蹄”,如今社会竞争激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进则退。让研究生明白:要想以后在社会脱颖而出,必须惜时如金,切忌“自我满足”、“自我欣赏和陶醉”,要彻底摒弃“小富即安”式的心理,要高标准,严要求。况且“惰性”乃人之天性,倘若没有适当的内外压力就没有前进的“推动力”,而生活中成功的实例往往很多是“逼”出来的。再次,让研究生掌握好“加压”的方法,那就是抓好两个环节——“制定规划,严格执行”。“制定规划”,最好由导师和研究生一起来商讨,因人而异,因时而宜,规划可分为短、中、长期,具体包括应达到什么目标,应完成哪些任务等。当然,“制定规划”须量力而行,既不可“太保守”,也不应“大跃进”。“严格执行”,即必须“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对于所定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等,决不可有丝毫的“折扣”和“谅解”。

总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要实现提高研究生这一“人才产品”的质量目标,所有的努力和方法抑或各种制度规范等,最终都需要内化为每一个研究生个体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才能真正完成。因此,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乃是研究生培养的本质规律之一。

作者简介: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传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后。

编辑: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