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不弃不离——我和我的读书会
发布时间:2007-01-15 来源:社会发展学院

周末最爱去的是万圣书园,抱着喜欢的书,挑张靠窗的沙发把自己陷下去,静静体会到被拥抱的温暖。一盏桔色的小灯,照亮一页书的空间;一杯清茶在手,便不觉时间的流逝。曾与同学戏言,如果可以,我愿意这样的姿势到天荒地老。

一直觉得,书是可以跨越生死和时间的。它是永远的纪念和安慰。在孤独的时候,无人倾诉的时候,眼泪和温暖,都在柔软的纸面上渗透。

曾经看过这样一种说法,人的一生是不断追求满足的过程。身体有空虚感的时候,就会依赖于大量的食物;而在精神上,就会需要另一种形式的填充。比如书。

任何一本好书,都是上天派来的安琪儿,带来深沉的智慧和清凉的安慰。系里有读书会的活动,是坚持下来的一个传统。书被一届一届反复阅读,如同一种传承。我们拿到手中的书还很新,在扉页上留下姓名和日期的时候想,不知道将来的日子里,它们会在什么样的书架上放过,在哪个学弟学妹的指间翻过,多年后是否还能在这里找到岁月的痕迹?像岩井俊二的电影,藤井树在空白的借书卡上写下喜欢的女孩的名字,多年以后,机缘巧合之中,那个女孩才在这些借书卡上惊觉,岁月深处竟有如此曲折回环的心意存在,如同泉水清澈的回溯,是岁月伤逝的见证。与书相连的故事,总是让人有着太多美好的联想,在恩雅《books of days》里变成无字的旋律,有纯净的气息。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大学,是大大的为学”——任何一门专业课,课本上所有的,永远只是冰山一角。它们是基础,有时候会流连于表面,需要很多知识积累填充使之有深入的机会。阅读这些课外书籍,为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种深入内核的可能。

通过读书会的契机,我看了《心理学的故事》,《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和《精神分析导论》。

《心理学的故事》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看见了心理学的丰富多彩;那些曾经存在的思想大师都活了,在书中轻盈地走动:冯特在莱比锡的实验室里严谨地做着数据分析;华生得意洋洋地扬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培养出任何想要的人;弗洛伊德深邃的目光越过老花镜的镜片注视着未来;罗杰斯从来那么和颜悦色善解人意……一个奇妙的世界,有着永无穷尽的可能,如同小时候看neverland给我的诱惑,带着永不泯灭的孩童般的好奇。

《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研究》是一本严谨却不严肃的书。经典的实验案例,不是高深复杂的设计,反而是极为简单,却精巧的让人爱不释手。记得我们按书上所言饶有趣味地作情绪实验,从设计问卷到分析数据,原以为有书可循,重复实验甚是简单,实践起来才发现并非易事:许多细节在实践中得到补充,查阅了大量资料,仍然有些变量无法控制到适意……付出心血之后发现结果不显著时那种沮丧的心情还历历在目,但也是一种经历,在岁月年轮上刻下的一笔。或许,人总是这样,从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失败中学会成长。

《精神分析导论》是第一本系统看过的弗洛伊德的专著。之前翻过《梦的解析》,还是年少的时节,感觉味同嚼蜡,随手一翻边丢在一边任其自生自灭。孰知真正的经典,总是不轻易让人走进的,一旦进入其中便是另一番天地。有价值的书总是不慌不忙地在那里,一任岁岁年年,等着你一步一步地向它走近。它知道终有一天会有懂得的人出现。想琉璃在知音手中碎裂也该同此理,那是寂寞了几个千年后的欣慰。书是商务印书馆早期的版本,薄而脆的纸面,发到手的时候薄薄的灰尘让人看来心生怜惜。想来也是寂寞了很久了吧。细细看来,反没有旧时的生僻之感,了解多了,偏见也少了,一些理论便如同入口的橄榄,嚼到了其中的奥妙之处。

读书会的过程也是一种幸福。很多个下午或是晚上,大家围坐在桌边,讨论着书的一个章节,交流着彼此对书的感受。后来看到著名的维也纳礼拜三集会总让我有类似的联想;也许我们离学术还差得很远,但是那种兼容并包的感觉和畅所欲言的自由该是一样的吧。这些谈话,因为和书相连而格外有意义,那些没有任何特点可以记住的下午也因此在记忆里停留下来,成为大学生活回望中的立足点。

现在回想这些的时候,已经站在大二的尾巴上,岁月的风拂过我的眉尖发梢,扬起猎猎裙裾,带来的都是书香的印记。每次回眸那些安静的与书相待的时光,心里是清醒而欢喜的,在尘埃中开出花来。

这世间,确实有些东西,是能够一直相对而毫无怨言。只是喜欢。因为喜欢已是不易,很直接深刻也很毫无根底。“菜根何须费油煮,留点青灯枕边书。”我和我的书,是长长久久的,相依相伴,不弃不离。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