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优势分析
发布时间:2007-01-15 来源:保险学院

为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与外围买球app下载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保险学院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积极探索相应机制。2005年开始在本科生中试行本科生导师制,经过近两年的摸索与实践,证明其对本科生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与思想教育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情况

本科生导师制指我院本科生按不同专业在入学后由学院统一安排、分配给不同的教学老师(由于外围买球app下载目前两地办学条件,学生自大二入本部后开始)。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度对导师职责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主要职责在于指导本科生大学期间的学习、科研与实践,指导并评阅学年论文、实习报告和毕业论文等;同时,导师要协助其他教育主体做好本科生教育与管理工作,关注学生成长,协助解决学生思想、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样,制度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津贴等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保险学院共有本科生(二至四年级)260人,教学老师19人,人均带本科生13人,具体到每位教学老师又因其担任职务与职称的不同在数量上有所区别。按现有招生规模与毕业生人数进出计算,人均本科生数量将保持基本不变。近两年来,导师除指导本科生学分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外,做到定期与自己所带的学生交流、与辅导员、班主任沟通。以2006年为例,导师共指导学生科研立项8个,其中4个获优秀项目;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文章23篇。学生专业意识加强,科研兴趣浓厚,推动了我院积极向上的学风建设与学生管理、教育工作。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育人优势分析

(一)有利于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

1.本科生导师制实现了学生个体发展中学习指导环节的系统化,有助于本科生更好地设计与规划大学生活,从而增进学生的心理归属感,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推动校风学风建设。导师制首先促使教学老师对本科生培养方案有了系统的了解,而不只停留于自己担任的课程;其次,重要环节如学分制的社会实践、学年论文、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均由导师指导完成,保证了学生专业学习与实践的递进性;第三,教学老师的科研性质有助于提升本科生学术科研能力,实现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结合。

2.本科生导师制拓宽了教师对育人的理解,增强了育人的责任与意识。工作的职责使导师对培养对象的培养目标有了更为宽泛的理解,并指导其在工作中做到课堂环节的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同时主动安排或参与学生课外的学习与实践,关注学生成长。

(二)有利于推进教育工作的广度与深度

在本科生教育中,无论是哪种教育模式,我们的工作都很难覆盖所有的教育对象,也很难把所有工作做透。因此总有一部分学生被我们所忽视,或不容易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对象。对任课教师而言,课堂上不回答提问、课间没有交流、不积极参加实践与科研的学生,一学期下来几乎不被老师所认识;对思想教育工作者而言,各方面成绩平平但又从不犯什么错误、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一般不会成为谈话的对象。所以有一部分学生对要起到成长帮助的老师并没有深刻的印象,对大学生活也没有美好的回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就甘于平淡、甘于沉默,只是对他们而言缺少了一种外在的力量去发现、引导和推动他们。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行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成为小团队的固定一员,并从中受到老师的关注。导师在其中的工作势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

(三)有利于各教育主体形成有效的合力,达到全员育人之目的。

一个本科生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把目标分解给多类教育主体,不能以0.5+0.5=1的公式来计算。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各教育主体在工作内容上实现相互交叉、共同作用。本科生在外围买球app下载期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相应的学术科研与专业实践教育,要有文体与实践活动来丰富大学生活并从中培养其各种能力(如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与此相适应,教育主体主要有教学老师、辅导员与班主任、团学组织、同伴四类,分别承担了育人中的某一职责。但是各教育主体之间并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主体职责过于明确或单一造成了教育中的分割现象较为严重。如在现有模式中,教师只与课堂联系、在课堂上也仅限于讲学,缺乏对学生思想、心理方面的积极引导,有时甚至起负面效应。辅导员和班主任重在开展学生的思想、心理与生活方面的工作,但很多情况下忽视了工作与学生知识、实践需求的相关性,从而导致不能从源头上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团学组织开展的思想教育、学术科研与实践工作也很难从正规渠道得到教学老师的支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在教育主体形成合力方面的作用体现为:

1.教学老师与辅导员、班主任之间。导师制的实施增进了双方的沟通,有助于教育主体对学生状态有一及时、整体的了解。学院在实施该项制度过程中明显感受到了这一点,教学老师对所带学生的上课出勤、毕业条件、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能主动参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工作。

2.教学老师对团、学组织工作的关注与支持。团、学组织的工作从内容上并不仅限于纯思想类教育,在途径上也不仅限于学生主题教育与文体活动。本科生的学术科研、实践活动不仅是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育人的有效途径。导师制的实施保证了此类活动的有效指导,同时也因为学生是团、学组织各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与导师间特有的交流必将使教学老师对学生工作有更多的了解与关注。

3.促进了本科生同伴间的教育。本科生所属集体很多,有班级、团支部、社团、学生会等。同伴之间互相影响,其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导师制产生的团队是一个有着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团队,在这样一个跨年级、跨专业的团队中,榜样的作用、引导的力量将更为明显。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