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以记者的名义
发布时间:2006-11-03 来源:

作为一名学生记者,期期要赶稿子、年年要做文章,往往以一名正儿八经的记者的名义。每年的11月8日是新中国的记者节,今年是自2000年国务院将中国记协成立的日子定为记者节后的第7个年头。 我和周围的同学聊天时常听不少人说:“你要努力呀,帮我实现小时候的梦想,做个有责任感的好记者。”确实,做一名优秀的记者是许多人儿时的梦。见证战场的惨烈血腥、记录世界的风云变幻、亲历体坛的激情盛事……记者注定与人类社会的变革发展密不可分。下陈民情、上通言路,为推进社会发展行使“第四权力”被誉为“无冕之王”……记者注定要代人民行使知情、监督权力而背负希望、肩负使命。但看似风光的记者行业却是布满荆棘的鲜花之路。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发展,中国的大众传媒渐渐摆脱了原先虽有传媒特征,却有着行政级别和行政主管部门的窘境。虽然如此,现在奉命文章还常常不得不做、对报道行文里的政治错误还要加倍小心。话说回来,传媒为某社会阶层、利益集团传声的现象在西方也屡见不鲜,社会中每行每业的发展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制约。但一名真正记者的自由灵魂对自己职业的期待永远不是这样的,“直笔谠论,为民喉舌”恐怕才是一名真正记者心目中的最终价值。

市场经济的确立告诉上个世纪末的中国人,几乎任何你需要的东西都不再配给了。转眼间,票证消失了、“商品房”的名字出现了、新闻媒体也被推向了市场。时至今日,很多人发现,打开电视除了“超女”、“好男儿”、《梦想中国》,就是充斥了大大小小电视台的娱乐节目。当下做娱乐赚钱出名、做严肃新闻只能坐冷板凳的现状到底是经济规律理应如此呢,还是传媒应当自觉地“与众不同”,保留一些操守、品位,与利益离远些呢?

还没有走进真正的新闻圈,我却常听人说新闻圈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组成的。在媒体,人们讨论最多的是“谁是谁的人”。仿佛跟对了人,比钻研业务要实际得多。白岩松讲他们刚到央视时踌躇满志,是想干一番事业的。他和方宏进、敬一丹相互鼓励、支持着一路走来,为了一个想法可以凭着年轻的一股冲劲和制片人拍桌子。我想,这是真的记者。更重要的,这是真正的传媒氛围。社会不应需要哑了自己的声音,只会“做人”、会“来事儿”的夹着尾巴的“人才”。

新闻是易碎品,因为记者做的多是应景之作,成品快得来不及琢磨。一猛子扎进传媒几年之后,很可能发现自己曾经做过的新闻在脑子里几乎没有留下一点印象。剩下的还有什么呢?恐怕只是感慨吧。

做记者有时很无奈。但走在这条荆棘铺成的道路上,如果有“勇气”和“责任”,就有可能踏着荆棘、不觉痛苦,反而成了前行的动力。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李大钊曾描述合格的新闻记者道:“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这“铁肩”就是“勇气”,有了“勇气”便敢于正视任何通往理想道路上的障碍和困难;这“道义”就是“责任”,不放弃“责任”就能将作为真正的记者的梦担起来。

以记者的名义,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真诚地做人。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