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有感于时下杂文的“软着陆”
发布时间:2006-09-30 来源:信息学院

在文学这个庞大家族里,我钟爱杂文,总觉得杂文如同人类社会里的勇士,它无所畏惧,敢讲真话爱讲真话,总能让我们感受什么叫醍醐灌顶,剖析时弊又是那样针针见血,发人深省。

提到杂文,就不由让人想起鲁迅先生。先生的杂文可真是中华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无怪乎对敌人杀伤力如同匕首。《论辩的魂灵》、《无花的蔷薇》、《论打落水狗》等一篇篇经典杂文读罢真让人拍案叫绝。由于对杂文的偏爱,在书店发现《杂文月刊》这本杂志时不禁欣喜异常,然而在看完一年的《杂文月刊》后,我的欣喜渐渐夹杂几分遗憾。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杂文,我纯粹只是外行,自然只能看热闹。然而我看到的“热闹”背后却有几分凄凉。读罢那些杂文,我有一种感受就是时下很多杂文都喜欢“软着陆”,即在行将直击问题根本一针见血时,作者突然收手,似乎不忍“见血”,如同外科大夫在即将持刀为病人革除弊病时突然停手。这种杂文读罢,就如吃饭时吃到沙子般扫兴,对作者们也有了几丝埋怨,埋怨他们似乎不情愿别人知道他的“看得透彻”。有时候甚至暗自嘀咕:“虽然‘大智若愚’被称赞为一种境界,但是若愚未必就有大智啊。所以既然看得透彻,不妨就写得也透彻。”

渐渐地,开始意识到时下杂文的这种状况也是有其原因的。听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就知道了,我们都被这样教育着,“切勿树敌”、“不可锋芒太露”、“要懂得装傻”。有的人还会拿出当年江畔劝阻屈原的渔夫的那句话“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警告你太清醒未必是好事。我暗自想,那些作者是否也是不愿太清醒呢?他由于看得透彻而有话要说,又因为看得太透彻而不愿言无不尽。所以他选择安全的“软着陆”,既实现了一次飞行,又不引起太大的震动。每次想起这些,我就对老师那句“中国人骨子里头是信奉道家学说的”深信不疑。他们所选择的“软”和道家的选择何其神似!

同样,生活中长辈们教育我们不要棱角分明,那样磕磕碰碰容易受伤,于是我们磨啊磨,当我们学会处事时我们已因无棱角而变得圆滑。有一本畅销书名叫《方与圆》,该书的畅销至少能说明大众的选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当所有人都在叹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时会是多么滑稽的一个局面,那时大家口中的“人”在哪呢?作家陈染在其散文中写道“我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这不免叫人遗憾。李敖先生说年轻人学会在懂的时候装作不懂,那说明他成熟了。这乍听叫人有点摸不着头脑的话,细细揣摩后会觉得很有道理,这同样让人遗憾。有人说,成长就是长成不想长成的人。这话叫人无奈,弱冠一加,人的心灵又加上了多少教条,多少所谓的“处事法宝”!我们不知道梦里花落知多少,却真切感受到在一次次获得处事教训后我们怎样实现了转眼之间的改变。当年,诗人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而今,有人这样说:“我为了躲避黑暗,所以闭上了眼睛”。今昔对比,折射出两代人的取向差异。无论怎样,大家似乎都接受了这样一种变化。

于是,渐渐开始理解那样一种软着陆,理解作者们的心理,理解那样一种标准即“满意为标,适可为准”,虽然有几分无奈,就如看到勇士握着生锈的剑。尽管如此,还是期待杂文领域的奇葩再次盛开,那将不仅是杂文的一次洗礼,更是人心的一次洗礼。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