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05-09-18 来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快速融入经济与金融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竞争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的国际竞争,金融人才是目前国家最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不仅在总量上持续增加,而且随着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活动日益复杂化,对金融人才的质量和人才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金融学科如何通过教育改革和创新,大幅度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在短期内迅速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人才、快速提升国家竞争力,就成为一个十分现实而迫切的重大课题。这项研究对于切实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和发展,迅速提升中国金融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教学质量,大步赶超国际一流金融学科,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以适应国家经济和金融发展的迫切需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本项研究概况

本项目是教育部2000年起实施的“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重要研究项目之一(项目编号127201018)。近4年来,在教育部高教司的直接指导下,项目主持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四所高校以各校金融学专业教师为主体,组成了阵容强大的课题组,42位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国内外相关资料,深入调研分析,投入了极大精力。同时,四个项目主持单位的全体教师和各学历层次近5000学生踊跃参与研讨并投入到教改实践之中。

除四所项目主持高校外,西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辽宁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等20多所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金融学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财贸经济》编辑部、高等教育出版社等科研院所的50余位金融专家参加了本项目的研究,对金融学科建设和金融学专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许多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形成了广泛共识,并给予项目研究大力支持和协作配合。

本项目根据新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从学科发展定位、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对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对如何建设中国一流金融学专业、培养国际一流金融人才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先后召开了5次较大型的研讨会议和10余次小型研讨会,积极有效地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与教改实践活动,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与此同时,四所项目主持单位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同步进行了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特别是在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与金融实际部门的密切合作、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联合培养、课程体系调整与实施、教材建设与使用、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工程、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

根据教育部领导和“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目标要求,本项研究的定位是:在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改工程”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近年来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发生的新变化与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客观要求,科学确定金融学学科发展的定位,以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为重点,着力研究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转变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等问题。致力于如何建设一流金融学科,体现国内重点大学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领先水平和办学特色,加快培养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国际化”的一流金融人才。本项目重点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

1.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以及中国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近年来的新变化入手,深入研究了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客观要求,重点分析了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对金融学科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具体研究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经济和金融全球化、国际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金融人才培养和金融学科建设提出的新挑战。针对目前金融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应该是:金融学科必须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快教育改革和创新,实施“紧盯国际一流、以重点大学一流学科为龙头,示范带动学科整体”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大幅度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不仅需要在总量上加快培养以满足社会各界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而且需要在结构上适应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满足多种类、多层次的金融人才需求,特别是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金融人才的需求。

2.研究了中国金融学专业发展的学科定位问题。本项目在对金融学学科定位的历史沿革和国内外观点进行讨论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目前国外金融学科发展中“经济学院”和“商学院”两种模式的特点与并存发展趋势;论证了金融学科最重要的三对概念: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的内涵及关系;提出了我国金融学科定位的基本思路是多种模式并存和多元化发展,鼓励各个大学根据各自的优势去办出自己的特色,在繁荣金融学科发展的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3.研究了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的问题。一方面对国内外金融学科不同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进行了比较研究,另一方面分析了国内外新形势和就业领域变化对金融人才的新要求,提出金融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强调基础理论、实际工作技能、社会适应性和综合素质,还必须特别注重金融人才的国际通用性。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学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学历层次分别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内涵,研究了不同学历层次培养目标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和层次递进性。提出硕士研究生层面的金融学专业分设学术学位、技术操作层面的专业学位和管理学位(MBA)三种形式的设想和具体内容,相应地确立了三种不同的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在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了四大转变的观点:即从计划转向市场、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一型转向复合型、从培养精英转向大众化和精英人才并重。提出目前我国高等金融教育首先必须重视通才教育,打造宽厚的基础,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全方位能力的锻炼。在此基础上分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培养不同类型的金融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对金融人才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

本项研究还探讨了我国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的选择问题,提出多元化的金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式,各高等外围买球app下载依据自己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进行自主培养的同时,还应该扩展与实际部门的联合培养、中外合作培养、校际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目标。同时还提出,鼓励各大学特别是重点大学的金融学科根据各自的优势去办出自己的特色和长项,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众多学科群体,在合力的作用下真正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是大幅度提升中国金融学科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在规定的基本规格达标基础上,扩大各个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4.研究了金融学科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问题。一方面对国内金融学科课程体系设置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总结并指出现存的问题;另一方面以32所国际著名大学为代表,详细比较分析了国外金融学科不同学历层次课程设置的状况和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我国金融学专业的统帅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不同学历层次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协调性问题,提出新形势下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的本科层次以10门专业主干课程和系列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新体系。同时还提出在核心课的基础上要鼓励各高校依据各自优势设置特色课程体系;重点金融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要逐步与国际接轨;要制定核心课程的最低标准规格,规范授课内容;课程设置要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处理好定量与定性、微观与宏观、理论与实务等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关系;加大金融学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力度,建立动态的精品课程建设机制等建议。

5.研究了金融学专业的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针对现存问题和课程体系改革与金融人才培养新目标的要求,提出加大教材建设力度和提高整体水平的四条可行途径:一是集中全国金融学科的优势,统编一部分高水平的教材,采用小批量、多版次的方式不断修改完善为真正的精品教材;二是直接使用一部分国外公认的若干技术性、专业性强的优秀教材,这是培养国际性金融人才的重要途径;三是组织翻译或编译一些国外的优秀教材,拉近与国际先进的差距;四是从体制上建立教材的优胜劣汰机制和教材选用激励机制。同时,还研究了如何根据不同课程和学历层次采用导学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情景式等多元化和组合式的教学方法、双语教学、在教学中如何充分运用电子化与信息化手段和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等问题。

6.研究了如何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问题。提出为满足金融专业教学改革和招生规模持续扩大的需求,当前既需要采用增加高学历的全职教师和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国内外兼职教师队伍相结合的路径从数量上扩大师资队伍,更需要下大力气从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调整和改善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出应该通过完善助教和助研制度、注重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造就一支一流的学科与学术带头人队伍、完善师资队伍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加强职业道德与师德建设等措施,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金融师资队伍。

7.总结了研究过程中同步进行的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与金融实际部门的密切合作、国内外著名高校的联合培养方式等方面,分析了教改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研究了重点大学一流金融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进一步改革发展的着力点。

三、项目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实践效果

本项目的研究历时3年多时间,在中央财经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四个项目主持单位的全力投入和全国20余所重点大学金融学科的大力协助下,边研究边实践,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

1.出版了项目研究专著:《金融学科建设与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版),该书汇集了我国顶尖级金融学家和金融教育家、高校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金融学科和其他重要高校金融学科带头人对金融学科建设的最新思考,包括四所项目主持高校的中期研究报告、46位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和47位专家学者的研讨发言摘要,代表了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研究的最高水平。

2.编写了新增的5门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包括《金融学》、《公司财务》、《投资学》、《金融工程学》、《金融中介学》,2003年8月全部出版发行。

3.四所项目主持高校实施了精品课程建设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中央财经大学李健教授主持建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2003年被评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贺强教授主持的《证券投资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沈伟基教授主持的《金融学》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厦门大学陈国进教授主持建设的《货币金融学》被评为“福建省精品课程”。

4.研究并发表了32篇有关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的论文。为配合本项目研究,四所课题主持单位还设立了校极和院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例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完成校极教改课题4项,院级教改课题18项,撰写了教改研究报告22项,其中“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和“《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奖。

5.取得了重要的教学改革实践成果:

(1) 四所项目主持高校重新确定了更加符合新形势发展要求的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2) 按照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并调整了各学历层次的课程体系,逐步贴近现实需求,大幅度缩小了与国际一流金融学科的距离。

(3) 采用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实际部门和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联合培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如中央财经大学的“中澳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联合培养项目”、“中法国际金融与商务人才合作培养项目”、“中荷双硕士学位与研究型硕士/博士学位合作培养计划”;中国人民大学的“中美金融教学实验项目”等。

(4) 与实际部门和国外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大扩展。

(5) 将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6.四所主持高校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同步启动了本校的教学名师工程计划,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2003年教育部首批教学名师评选中,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李健教授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和北京市教学名师奖。

7.完成了集中反映项目研究主要内容与成果的研究总报告:《21世纪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2004年8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四、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作用影响

1.本项研究首次对我国金融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从国内外金融学科发展的背景与趋势和国内外新形势对金融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出发,深入研究了当前我国金融学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金融学科发展的科学定位为导向,从理论上阐明了我国金融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和新模式及其相应的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丰富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提高了对金融教学规律和学科建设的认知与把握能力,在金融学科定位、金融人才培养目标与层次及模式、课程体系、金融教学等一系列重大教学理论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对我国金融学科的发展进行了总体上的战略研究,从全球化视角出发,结合国情,提出了中国一流大学如何根据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势办出有特色的金融学专业,特别是国家重点金融学科和高水平重点大学的金融学科如何体现“领先水平”,如何紧盯国际一流大学的一流金融学科,通过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改革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置课程体系,采用先进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短期内快速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水平、高素质、国际化的一流金融人才的整体思路和系列方案,为中国金融学专业实现跨越式的赶超发展战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加以验证。并通过一流学科的示范带动效应,大幅度提高我国金融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使中国金融学专业教育能够快速追赶国际先进,实现赶超发展战略,为其他学科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重要的借鉴。

3. 按照人才强国战略,首次提出了适应国家改革与发展需要的、素质教育与金融特性相结合的分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和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4.通过历史梳理和对国外30多所一流大学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比较分析,首次系统化地设计了宏观与微观金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金融学专业本、硕、博三个培养层次的课程体系,实现了各学历层次课程体系之间的梯度递进性和相关协调性。同步加大了配套的教材建设力度,为新增核心课程新编了五本教材,特别是在国内外首创了《金融中介学》课程与教材,同时对原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进行了修订完善。

5.教改研究与教改实践同步进行,实现了教改理论研究与实践的良性互动。四所项目主持高校边研究边实践,一方面把教改研究的新成果及时应用于教改实践之中,另一方面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运用于实践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不仅使本项目的研究更为切合实际,增强了金融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理论意义,而且迅速推进了金融教学改革的进程,使众多学生直接受益,得到了项目组所在单位和相关高校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好评,提升了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6.本项目的研究采取了集国内金融学界一流专家进行团队攻关式的教改研究方式,集中了我国顶尖级的金融学家和金融教育家、高校中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金融学科和其他重要高校金融学科带头人的力量和集体智慧,多校合作、强强联合,不仅四所主持单位精诚合作,而且得到了全国几十个重点高校金融学科和主要科研院所的协助与支持,参与该项研究的单位和学者之众、研究层次之高、教改实践的范围之大、作用影响面之宽在中国金融学科尚属首例,高效率地提升了教改研究与实践的水平。从而使得本项研究成果成为全国主要金融学科几百位专家学者及广大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能够集中反映我国金融学界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中国金融学科建设的最新进展,能够为众多高校金融学科所认同和接受,不仅在国内被普遍推广和应用,成为国内各高校金融学科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据和参照,发挥了实质性的指导、引领和示范作用,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如著名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威廉姆森等人在国内多种场合对该项研究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国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对本项目的教学改革实践的力度和成效表示赞赏和钦佩。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