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诗贵“灵趣”
发布时间:2005-03-15 来源:2005年3月15日 第35期

诗要有诗趣,好诗更要有“灵趣”。古人很重诗趣,谓之“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清代冒寒山有“诗趣须灵”之说,并进一步阐释“以无为有,以虚为实,以假为真,灵心妙舌,每出人意想之外,此之谓灵趣”。我觉得冒氏只说对了一半。诗之“灵趣”还在于微妙中见不凡,乏味中觅情趣,平常处求奇崛,俗中窥出不俗。

一、 微妙中见不凡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之体有变象可寻,神则微妙于万物而为言也,谓不可寻求也”。诗人在微妙的事物中、情绪中、感觉中捕捉瞬间即逝的时光、流水和风云,在“沉静的回味”中过滤当时微妙的感受,感悟得诗。“荆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中各景物为常人所见,“湿”则未必。一个“湿”字,将空翠欲滴的山境写得极尽鲜活,给诗增加了一份生机与灵动。朱光潜先生曾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等诗句说明诗之妙趣在于:一、内容要有情趣。二、表现手法要有艺术性。三、要写事物最微妙之处。维维在《旋转》中写道“风静静地弹奏着/港湾里的那排小船”,诗人从荡漾的水波中,从浮动微摇的小船中,让人们看到了风,感觉到了风。可见,要在司空见惯的东西中见出美来,要写出人人心中有的灵机、妙趣,非得向微妙处找寻。

二、 无味中觅情趣

诗歌灵趣美也要求所描写的对象要有情趣。狂风暴雨,烈日炎炎,为常人所厌,但在诗人眼里,却不同寻常。“万物皆著我之色彩”,创作一首诗的过程,就是将自己的情趣倾泻于对象之上,因此说,“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诗歌,以短小、凝练的语言捕捉茫茫宇宙、芸芸众生间的一鳞一爪,抓住打动心灵的瞬间感受和生命体验,“于一朵花中窥见天国,一滴露水参悟生命”。

作者要写“别趣”,即不同常人的情趣,这样读者才能以别具一格的情趣写出奇、妙、灵、趣,给人留下隽永的诗味。古诗中描写恋爱场面很多,可以说是一个用俗的题材了,然而,就有人能从无味中觅得趣味。“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昨晚上——/她拿筷子戳着三闺女的头,/嘱咐着:/“抹抹嘴儿还不赶快走!/省得他/在咱家门口干咳嗽……”这二首诗都写“爱情”这一永恒而古老的主题,但诗人将“爱情”曲折有致,很鲜活地表达了出来。再看非马的《秋》,“秋天/是忙碌的季节/有那么多的梦/要扫”。他将“落叶”比作为“梦”,“有那么多的梦/要扫”,诗的新鲜感、灵趣美顿然大增,诗的意境也丰厚而空灵了。

三、 平常处求奇崛

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李白诗句“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心怎么会挂到树上?不合常理却又合乎情理,合乎当时诗人送友人,心系友人,难以割舍的离愁别绪。因而,不但不感到荒唐,反添更多奇警与别趣。晓舟写的《放禽图》“水从天外/来推你们安稳的梦/蓝天降在湖里/白云落在鸭上/而牧人一只篙/把春赶进秋”。“蓝天降在湖里”、“白云落在鸭上”此两句奇崛,想象奇特,意象奇新,语言奇美。

四、 俗中窥出不俗

诗写世俗生活,却不显俗气,才会有夺人眼目的光辉。辛弃疾的“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虽写世俗中农村一家人的生活情景,但在诗人笔下,却是一件清新脱俗的精美的艺术品。非马的《醒》,写得是最俗的事情,也用了很俗的字眼,“醒来匆匆上完厕所/又钻回温暖的被窝/刚才梦到哪里了?”意境却是深远。男女相思题材虽已泛滥,但在刘延陵的《水手》那里还依然“那么单纯,那么鲜气扑人”。“月在天上,/船在海上/他两只手捧住面孔,/躲在摆舵的黑暗地方。/他怕见月儿眨眼,海儿掀浪,/引她看水天接处的故乡。/但他却想到了,/石榴花开得鲜明的井旁,/那人儿正架竹子,/晒他的青布衣裳”。

虽将诗之灵趣美作了分析,然而,诗之灵趣美实在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言有尽而意无穷。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