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调查结果尽可能客观、相对准确,我们以课题研究的名义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采用无记名填写的办法,隐去了填表人的自然信息,只保留了填表人的类别。调查的地点也是随机确定的。我们在东北地区选择了哈尔滨、沈阳,华北地区选择了北京、石家庄、秦皇岛,华东地区选择了青岛、福州,西北地区选择了西安、宝鸡和银川等十个城市。这些城市的证券交易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规模判断:7000亿
由于私募基金的准确数字不可能获得,对于各地区私募基金规模大小判断,我们采取让被调查者用私募基金与本地股民投资者的证券交易资金做比较,提出5个不同规模判断的被选项:A大大超过了本地股民投资者交易资金总额;B相当于本地股民投资者交易资金总额;C不到本地股民投资者交易资金总额的一半;D规模很小,不到本地股民交易资金总额十分之一;E本地区几乎没有私募基金。
我们通过编制私募基金规模指数的方法来综合判断各地区私募基金规模的大小。各地私募基金规模指数编制方法采用等距离赋值法。A和B选项的值为100,E选项的值为0,C、D分别为66.7和33.3。每一选项的选择人数比例乘以所赋值的权数相加后得出规模指数。
我们采用调查和测算所得出的结论,即私募基金占投资者交易资金的比重介于30%~35%之间,估算出了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规模区间。从估算结果看,1996年我国的私募基金初具规模,达到950亿~1110亿元,1997~2001年私募基金每年净增加1000多亿元,2001年达到顶峰7600亿~8800亿元。2002年以后,由于证券市场行情不景气,私募基金规模有所收缩,但总规模仍在6000亿~7000亿元之间。
影响判断:负面大于正面
1.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在调查问卷中,关于私募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我们设计了3个被选项。由于私募基金的不合法性,以地下金融的形式存在,投资者对它的了解并不深入,因此,认为私募基金对市场发展没有影响的人数也占到被调查者的16.3%。
调查结果能够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对证券市场的发展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上看,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私募基金在二级市场最主要的操作方式是锁仓,在市场形势好的时候,锁仓的收益稳定、风险较小。这主要靠基金管理人的人情,必须彼此取得信任才能帮人锁仓。市场不景气或是没有信得过的关系的私募基金一般是做投资组合,资金量大的甚至自己坐庄。2000年至今,股市的流通市值处于缩水状况,为了保持盈利率,在市场中求得生存,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操作更加偏重于投资组合,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证券交易。
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我国私募基金一直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没有取得合法的法人地位,面临较大的法律风险。建立在非法契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很脆弱的,无法控制受托者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一旦出现纠纷,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护,容易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只能用自有资金投资股票,为提高收益率,一些上市公司冒险将募股资金通过委托理财的方式投资于二级市场,很多资金不公开,给财务统计也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加大了财务风险。从调查结果分析,四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私募基金对社会稳定没有影响,39%的被调查者认为私募基金是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认为私募基金有助于社会稳定的比例只有17.6%。
私募基金良莠不齐,对社会稳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不过大量地下基金的存在以及它们在市场中的显著作用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没有法律条文的规范,私募基金内部人员之间、基金管理人和客户之间的各种契约关系都有一定的法律风险,不利于私募基金的发展。
投资者态度:少数人的投资乐园
私募基金有其存在的基础,在西方发达国家,私募基金属于“富人”基金,入门的起点比较高,一般投资者很难加入其中。私募基金是富有的金融投资者和专业基金管理人的有机结合,它以发达的证券市场和成熟的专业基金管理人为基础,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道关于投资者对待私募基金态度的题目:“您是否愿意将股票交易资金交给私募基金,原因是什么?”调查结果显示:各地区占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B。表明大多数投资者不愿意将股票交易资金交给私募基金,认为私募基金风险较大,没有法律和安全保障。每个地区的被访者中愿意将钱交给私募基金的都不超过20%。东北地区愿意将股票交易资金交给私募基金的被访者仅占该地区总被访者的4%,这可能与该地区49%的被访者认为私募基金风险大,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之一有关。当然,由该题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私募基金的资金供给渠道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是少数人的投资乐园,与国外私募基金的“富人”基金性质相同。(作者为中央财经大学地下金融调查课题组负责人) (新闻中心学生编辑:徐以升)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