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校园快讯

您现在位于:
社会与心理学院举办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发布会暨数字时代慈善信任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4-09-23 来源:社会与心理学院

为了更好地理解数字时代网民慈善信任的现状和特征,进一步加强学术界与公益慈善界的交流,9月21日,社会与心理学院在学术会堂举办“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发布会暨数字时代慈善信任学术研讨会”。

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开展,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的专家学者,来自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等业界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报、公益时报、中国经济时报的媒体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会议第一单元为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研究报告发布,由社会与心理学院副院长王建民教授主持。科研处处长王立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慈善信任指数研究报告的发布对于动态监测我国网民的慈善信任水平、推动慈善信任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围绕数字时代慈善信任建设展开跨学科、跨界的交流研讨,对于筑牢慈善事业信任基石、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社会与心理学院李国武教授以《筑牢慈善信任基石助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对2024年度中国网民慈善信任指数研究报告的主要发现进行了报告。报告基于1968份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描述了当前我国网民慈善信任和捐赠行为的基本状况,刻画了我国网民慈善信任和慈善捐赠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为提升民众慈善信任水平给出了建议思考。

会议第二单元围绕“数字时代的慈善信任”展开专题研讨,由社会与心理学院张梅教授主持,来自学界、业界、媒体的代表深入研讨了数字时代慈善信任的测量与现状,影响慈善信任的宏观、中观、微观因素,以及提升慈善信任的途径和实践方法,碰撞出很多思想火花和真知灼见。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刘能教授表示,随着组织信任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平台成为信息获取、加工和辨认的主要渠道,互联网头部企业或品牌企业存在组织信任“粘着”效应,同时互联网劝募平台的开放性与可追溯性也提供了信任保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王水雄教授表示,随着后真相时代的来临,信任指标的功能定位、评估对象的确定和指标计算的逻辑尤为重要;网民的实证主义心态和从众行为都对其慈善信任有影响;要关注个体注意力的运行规律,比如持续时间、运行方向和心理基础等。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赵如涵教授表示,数字技术的发展给慈善带来许多正向影响的同时,也会扩大负面舆情对慈善信任的不良影响。建议建立慈善领域负面舆情事件案例库,深入探究舆情变化与信任指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多维度、多层次分析不信任的根源。来自多家公益慈善组织的参会代表从自己的实践领域出发,对慈善信任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专业的分析,并对进一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多角度的建议。

社会与心理学院“慈善信任”研究团队举办此次研究报告发布会和研讨会对于提升民众慈善信任水平、构建慈善信任生态系统、推动数字时代慈善信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合影

撰稿:傅鑫媛;审稿:李国武

编辑:吴宇昂;审核: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