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论坛于1月1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办。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在会上做了重要演讲。
以下为文字实录:
郭田勇:非常高兴能够来谈到互联网金融主题的论坛,刚刚我要讲的题目,主持人也介绍了,关于互联网金融对于银行业的主题,互联网金融的确是去年下半年,应该说在整个金融界,包括经济领域是非常热的一个词汇,我曾经开玩笑说,我们这些搞金融的人如果出去开论坛,不能谈一谈互联网金融的话,不太好意思去说你是搞金融的。大家都在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互联网金融能够形成这个概念,也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我想是第三方支付领域,之后出现了余额宝,P2P,众筹模式,经过了这几年的发展,能够渗透到银行业的存贷汇各领域,传统的商业银行三大块,这几块主要的领域,互联网金融都在进行渗透,所以说形成了全方位的进入,也形成了这样的一个互联网金融的范畴。
如果说分析互联网金融在中国,为什么能够呈现迅速的发展,蔓延,壮大之势,我个人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跟中国国内的金融改革滞后,金融服务不充分是有关系的。支付宝,阿里本来想找银联合作的,但是银联是官方的企业,对这些东西不太感兴趣,就逼着阿里自己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想起来去年6月份我在上海参加陆家嘴论坛的时候跟银联以前的总裁在一个组里讨论,他当时说了一段话,新兴的,包括第三方支付是跳街舞的,我们是跳国标的,意思是我们是很规矩的,他们是乱搞的。渗透出这样的意思。后来我说无论是跳街舞还是国标,关键要看下面的观众喜欢看什么,如果你跳国标,每天这样跳,大家的审美也会疲劳的,跳街舞的变化会比较多,正是由于传统的金融体制下存在金融压力,服务不充分,效率低,跳街舞的人出来给大家眼前一亮的感觉。
互联网金融的企业内生性的创新能力的确是比较强的,刚才前面的嘉宾都提到了互联网精神,内生性的创新意识是比较强的,讲到这个问题,我可以再举个例子,大家知道现在阿里收购天鸿基金,以前是天津信托作为第一大股东解决对控股的一家基金公司,我可以跟大家说,我在天津信托当董事,收购天鸿基金的过程中我们开过几次会,这个细节我是很清楚的,但是我不太想说,因为双方签了1亿元的保密协议,因为我没有那么多钱,就不给大家介绍具体的条款了。在收购之后,天津信托的老总跟我说,我们跟阿里这波人谈判,谈完后都想退休了,这些人的活力太强了,想法特别多,我们谈判的过程中,每提出一个建议,针对哪个细节,提出一个疑问之后,他们回去讨论几个小时就能把新的草案,新的想法拿来。这些人创新能力太强了。想起这件事,我想互联网企业也是有点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为是体制外的相对体制内的,大家知道银行业的钱相对好挣一些,容易形成养尊处优,他们的创新能力的确是更强一些,我想这是第二点有内在性的创新能力。
第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监管的成分,如果搞得那么大,包括P2P,众筹,在某种程度上迅速的发展跟缺乏监管是有关系的,同样在放贷款,银行有资本金,有拨备,有相应的条款,注册P2P的公司,二三十万块钱的资本金,这个公司翘动的信贷量可能达到上亿元,甚至是好几十亿。
我说就是三大原因造成了互联网金融的蔓延。对银行业而言,我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现有的银行业带来了很大冲击,而且互联网金融的确代表着未来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所谓的冲击,我们觉得对于现有的银行业,现有的金融服务而言,互联网金融有三大优势,第一是大家已经很清楚的,成本会更低,我们知道金融服务业,金融业作为服务行业,所有的服务行业竞争的一般规律是一定要朝着交易成本最低的方向走,互联网金融相对于柜台服务的交易成本会更低,所以说竞争的方向是要朝着这个方向走的。第二点是能够实现客户的覆盖更为广泛,很多学者讲互联网金融是屌丝金融,我们知道商业银行的确存在二八定律的问题,工商银行去年闹出一件事,在医院里住院的要人修改密码一个老头非要抬着担架到银行里面改密码,为什么银行有这种冷冰冰的制度,如果有一亿,一千万的存款,如果说要改密码银行就派人到你家里去,从服务来看,只能把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向高端客户,而对于中低端客户是没有办法提供全面的人工覆盖的,甚至是登门的服务。而使用互联网金融由于在服务高中低端客户上实现成本的无差异,或者差异非常小,通过互联网金融可以覆盖中低端客户,我前段时间到处讲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观点,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发展普惠金融,我想作为我们金融业而言,要通过互联网金融加社区金融,双轮驱动来发展普惠金融,为什么这样讲,一个是通过电子渠道覆盖中低端客户另外是通过实际的网点深入向下挖,这样进行双轮驱动。第三,我认为互联网金融在银行的传统分析,风险管理和客户筛选领域注入了新活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所谓大数据和云计算方面的问题,大数据这个词现在提出,大家认为是一个新名词,虽然以前没有这个新名词,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大数据,这个词义并不新鲜,以前商业银行传统的做业务的时候,银行在个人贷款的审批,信用卡授信的审批,以前银行做的事情也是不自觉地,就是在利用大数据,比如说在银行办信用卡的时候,那么多的客户资料都报上来了,银行通过这种无人的审计系统,通过你的数据进行分析,你的授信额十万块钱,他的授信额只有两万,为什么有差异,也是利用大数据在进行分析。只是说我们讲互联网金融在大数据注入了新内涵,比如拿银行卡刷卡,如果银行分析你这个客户行为的话,只有说泥刀一个超市去消费,只有刷卡交易成功了,银行这边一看有了你的回单,能够看到你的交易记录,如果你通过互联网消费,上网浏览,比如买一个包,看这个包停留了多长时间,我看另外一个包停留了多长时间,尽管没有买,但是能够获取你连续性的数据,这样的话这种数据的样本更多,积累的更为丰富,就客户的特征进行分析的时候,加上一些高端的算法,可能得出的一些结论更为准确。我们讲互联网给大数据注入了新的内涵,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我们的银行业的确要高度重视,我们要看到,通过我刚才的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业带来的真正冲击,我个人觉得至少从短期来看,主要是集中在零售银行领域,特别是以中低端客户为主,包括个人客户,包括小微企业,余额宝,上次开会听人聊天说不买余额宝,买理财产品,买信托好几十万上百万,说把上百万投到余额宝如果把钱丢了怎么办,我分析余额宝主要是以工薪层,三五千块钱,搞一两万块钱,但是对于银行高端客户来说,一买上百万的产品,把钱投到余额宝,这块的吸引力不是那么大。银行要把准自己的方向,没有必要被互联网金融吓的睡不着,有媒体报道银行行长都睡不着觉了,这也不一定,因为主要是在零售银行领域冲击比较大,为此银行要从自己的客户吸引系统,从自己的服务渠道,主动的利用互联网来提高自己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刚才说了银行业也要主动的学习和触网,这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大家经常说比尔盖茨的一句话,95年的时候,美国成立了一家SFNB安全第一网络银行,出现这家银行之后,比尔盖茨当时说了一句话,银行业会成为二十一世纪灭绝的恐龙,说了这句话以后,岂不知美国商业银行主动创新吸纳的能力是很强的,主动的互联网化,SFNB这家银行98年就倒了,纯粹的网络银行并没有给银行业带来太大的冲击。这件事情我在跟银行交流的时候经常说,我希望他们不要过于悲观,要主动的采取拿来主义,把最先进的东西能够拿来,能够进行创新,为我所用。在这个论坛上说句题外化,有人讲互联网金融对银行有颠覆作用,我认为是很难的,中国这个国家是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太重视的,只要有新东西都可以抄,大家都抄,抄了以后,我们在知识产权保护上更加重视的话,我有一项很好的东西,只能我来搞,这样的话互联网可能会发展得更好。换句话说,我们对知识产权非常重视,可能互联网一开始在中国也很难搞得了这么大,美国为什么互联网金融没有中国这样热,美国没有像中国这么多门户类的网站,华尔街日报要么定报纸,要么到他们的网站看,咱们是什么网都可以转,最后媒体遭受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我们真正的对知识产权重视,互联网金融甚至在中国不一定发展得这样快,要看到这里面有一些复杂的辨证关系,大家可以思考。
我最后想说一个问题,针对于未来,互联网金融和现有的金融业的关系,现在把现有的商业银行主动的运用互联网做业务,把这个又有一个新的名词叫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在有三种说法,一是所谓的补充论,二是颠覆论,三是融合论。我们还是采取中庸主义的态度,取中间,我们认为融合是大趋势。
我针对颠覆论者提几个供大家思考的问题,一般说互联网能够颠覆传统的金融业,主要是的观点是什么呢,就是因为金融业主要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金融业为什么说员工收入这么高,工资这么高,就是因为你要在金融产品的设计,金融产品的定价,这些环节更加复杂,因为你面临的客户,千奇百样,要给一个正确的风险评价,给一个正确的定价,这块过程是非常复杂的,这批人从事这块劳动的收入比较高。相应的认为通过互联网金融,我能够采集这么多的客户数据,我能够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是我对这个问题也提三点疑问,对于大数据的问题,第一是大家普遍忽略了一个定义,所谓现在讲大数据的概念,究竟是公共还是部门的数据,在淘宝上做交易买东西,留下的记录所有权是归谁的,是归我的所有权还是归淘宝,或者说淘宝拿到这个数据,卖给其他的金融机构使用,是需要收费的,金融机构没有办法无偿的拿这个数据的,淘宝有没有权力把这个数据卖给金融机构,这涉及到数据所有权的问题。我在银行办银行卡的时候经历了一个事,最后一张纸让你签字,你需要注意到协议最下面有一行字,你同意你的数据被国家征信部门采集,我有一次问一下,如果我不签字怎么办,不签字里的卡就不能办了。这是讲了什么问题,我办卡以后,我的交易数据的权益应该是归我的,只是我同意他来采集,未来大数据的发展中必然面临这样的问题,作为商业性使用的大数据,跟我们刚才讲的公共数据内涵是有差异的。
第二,互联网上这种大数据,比如给一个客户放贷款,根据交易记录,互联网既然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在数据造价的成本也是非常低的,我卖这个东西,找几个熟人互相买,这里面买卖形成的数据,成本也是非常低的,我利用这些数据找你去贷款,你是否贷,大数据里面也存在一些盲区,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第三,我想说大数据中存在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够采取大数据的方式处理的,有这些问题,我们从理论上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实际操作中却无解决,这种问题是很多的,有人要研究中国的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向货币体系投资货币,我们有107万的M2了,2014年中央银行应该向市场投放多少的货币,这是内生性的变量,从理论来讲存在惟一的最佳的值,现在大数据功能这样强,能否把这个值出来?如果真的能算出来这个值,中央银行,包括周小川就解脱了。有一些问题理论上存在最优解,实际的算法中解决起来是非常难的。关于大数据就讲这三点供大家思考,最后强调一下结论,互联网金融的确是代表了内生性的金融创新模式,我们认为未来跟传统的金融业,银行业,将会相互融合,实现共融性的发展,进而提高中国金融业的总体竞争力。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