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上周六新京报推出《书香北京地图》,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书店未来的思考和争论。我们还记得改革开放时期关于书店的照片,到处都是读书的人。书店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一个地方精神生活的圣殿。如今,文化生活增加了,电子书店也如火如荼。书店还有存在的价值吗?我们邀请了相关的研究学者,为读者做一次专业的分析。
目前地方政府可以采取的扶持政策一般都是财政支持政策,而财政支持政策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缓解书店运营的资金困难,但政策执行成本较高,政策绩效难以保证。
实体书店的存亡近几年来吸引了无数关注的目光:政府官员、学者、出版发行业者、媒体、普通读者……确实,对于伴随纸质书长大的这部分人来说,实体书店给了他们太多的文化滋养和精神慰藉。但是,星移斗转,时移世易,当年寄托着无数代人的实体书店进入到了它的低谷期:实体书店网点持续萎缩、著名书店接连倒闭、尚在经营的实体书店利润率下滑。
更令人感慨的是,实体书店生存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趋势,由于数字阅读和网络书店的双重冲击,英国鲍德斯集团于2009年11月26日宣告破产;美国博德斯集团于2011年7月破产清算;美国“第一书店”巴诺虽仍在维持,但利润逐年下滑,其股价也从2006年最高点时的46美元跌落到2011年7月的每股8.45美元。迫于数字化大趋势,巴诺也开始加强其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器的拓展,这才使得其股价有了回升……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我国实体书店将向何处去?学界、业界都从理论上、实践上做出了诸多讨论、探索。学界、业界的专家大多认为,实体书店具有正的外部性,其运营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一个有影响力的实体书店往往成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地标,政府应当在财政拨款和补贴、出版物价格制度、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近正委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财税专家研究对出版发行业减免税收的问题,而地方政府也接连出台相应的财政扶持政策。上海和杭州分别在今年初出台了相关政策,对实体书店分别给予500万元和300万元的扶持,这些政策已经开始实施。
北京作为中国的图书发行中心,其一般图书发行量在全国处于最高水平,北京实体书店中涌现出一大批名牌书店,这些名牌书店既有国有书店,也有民营书店,它们不仅吸引了北京本地的各界读者,而且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
中央财经大学2011年曾经承接过北京市有关实体书店发展规划的研究课题,从研究者对西单图书大厦的购书者的实地调查情况看(调查样本400份),外地购书者占据了25%左右的份额。从这个意义上看,北京对于实体书店的政策扶持,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全国性的示范作用。
目前地方政府可以采取的扶持政策一般都是财政支持政策,而财政支持政策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程度上缓解书店运营的资金困难,但政策执行成本较高,政策绩效难以保证。有学者提出,可以采取项目招标的创新方法,通过竞争性的公共项目资助,促使国有书店和民营书店同台竞争,保证资金使用的效率。同时,为了保证项目资助的使用绩效,采取国外已经比较成熟的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手段,使有限的扶持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责任编辑:张仁和)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