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宣传好河北农大26名学生的事迹,在教育系统乃至全社会倡导大爱诚信的中华传统美德和追求崇高的时代精神,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部新闻办和中国教育报于4月9日下午14时联合召开“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河北农大毕业生15年资助病逝同学双亲事迹座谈会”。以下为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胡树祥的发言摘要: 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的一群学生共同约定资助一病逝同学的父母,承担为人子女的责任,一担就是15年;他们身体力行,一笔笔汇款、一封封家信,带给老人精神的慰藉和生活的希望;老人虽经历打击、深陷困境,仍能坚守诚信、还清债务。看到这篇充溢着人间大爱的新闻报道,心中升起一股温暖和崇敬之情。这是一群平凡的人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爱心、责任、诚信和坚守,这是新闻媒体聚焦报道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迹的新视阈,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现实生活中最生动、最感人的展示。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道听途说、议论比较多的是社会一些阴暗面的情况,让大家对道德失范、价值取向的迷茫而担忧,怀疑这个社会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社会好人是多数的,他们做的好事是多数的,只不过媒体过去在这个方面做得不够。按照中央的要求,媒体要面向基层,面向普通老百姓,对这样一些平凡的人做的不平凡的事进行报道,我觉得也是应该给予肯定的,也是应该继续坚持下去的。
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9301班毕业生的事迹当中,我可以看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只是一个理论体系,不是一些观点,不是一些抽象的口号,而就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的,就在平常的人做的不平凡事情的言行当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在现实生活当中,这是一个最生动化、最具体化、最形象化的一个展示。
这个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第一,互助友爱可以从身边做起。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只要保持一颗仁爱之心,随时随地去关心、关爱我们身边的人,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都会给遇到困难的人带去一丝暖意。我们要善于在点点滴滴的工作生活中去关爱他人。
第二,关爱他人可以量力而行,物质精神并重。在这个故事里,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在经济援助方面量力而行、与时俱进。同时,他们还以子女的身份给老人写信,不曾间断,15年间共写了56封饱含深情的“家信”,为深陷困境的老人带来了精神的慰藉和生活下去的希望。
第三,关爱他人贵在坚守。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15年的坚持,体现了一种坚守承诺、坚守责任的精神。在社会中,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坚守住这份责任,必然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
第四,爱心是可以传递的。河北农大的同学们将爱传递给李维贺老人,老人又不顾自己生活的艰辛,执意要偿还一笔笔从乡亲们那里借来的“良心债”,将这份爱传递给了身边的人。爱的这种传递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力,不仅使每个参与者的精神得以升华,还会通过传递影响到一个群体、感动整个社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一生动感人的事迹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以下启示。
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成长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我们从上面的事迹中可以看到,“永远的约定”是从高校开始的。大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一辈子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高校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要做到以小见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作为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不抽象,它就体现在现实生活里,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具体行为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要从小处着手,做到以小见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大学生从身边感人的人和事中听到、看到、体验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从而全面理解、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三是要发挥班集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激励作用。良好的班集体能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同化效应。果树9301班的同学们在班干部的带动下共同做好事,同学之间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将资助坚持了15年。这里既有个人的坚守,也有集体的支撑。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努力发挥班集体的思想激励、相互支撑与共同进步的特有作用,团结带动更多的学生成长进步。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