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买球app下载

媒体财大

您现在位于:
【人民日报?信息导刊】魏鹏举:亟待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发布时间:2009-09-22 来源:人民日报?信息导刊

文化产业是在世界范围兴起的一个以无形的文化与创意为核心价值资源的产业范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可持续增长观的深入人心,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迅猛。它对于各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提升社会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措施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熟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成为美国、英国 乃至韩国等国家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历史还很短,关于它的概念、范畴等都还存在不少争议,尚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也使得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变数。如何进一步向社会资本和外资开放更多的文化产业领域、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加快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步伐,这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为此本刊专访了我国文化经济与文化政策方面的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 举,跟随他以一个实践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角度诠释文化产业投融资。

记者:您怎样理解文化产业?

魏鹏举:文化产品或创意产品的市场化现象古已有之,但是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作为一种新兴经济现象的文化产业,却是最近半个世纪的事情。

现代社会有这样一种悖论:当今世界既处于一个以商业和科技的发展为纽带的高度整合、趋于同质化的全球化时代,同时也处于一个以文化的多元化为价值坐标的日益注重文化差异性和追求个体独特性的时代。经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地交织在了一起。文化与创意的元素对与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成为一种关于当今社会发展总体趋势的共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战略思想的差异,在发展与文化或创意相关的经济时,采用了不同的概念。目前国际上与文化产业相关的概念很多,比如“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产业”、“娱乐产业”、“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感性产业”等等。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这两个说法。

由此可见,文化产业是一个不断嬗变和生成的概念,源于不同的国家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政策、主导趋向。

记者: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魏鹏举: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史载市场经济不断成熟完善的过程中和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带有明显的市场与行政的双重色彩。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4年我国共有属于文化产业的单位34.6万个,个体经营户36.2万户,从业人员996万人。从结构的分层看,传统的以提供新闻、出版发行、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服务产品的核心层仍是文化产业的主体,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以提供网络文化、文化休闲等服务产品的外围层已具一定规模。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三大问题: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偏小,人均创利较少;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低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

记者:各地区发展的情况和优势是什么呢?

魏鹏举: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现阶段来看,主要是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南部沿海大城市。发展与高新科技结合的新兴文化产业往往成为东部发达城市的主要方向。目前,在我国,上海和北京这两个中国最重要的大都市都已经提出要重点发展文化产业,并把它视为实现创新性城市战略目标的基本手段。文化产业的集聚式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建设创新型北京的重大意义。上海从2004年开始正式提出发展创意产业,目标是要把上海建设成为与纽约、伦敦、东京并列的世界创意中心城市。深圳市早在20世界90年代初,就提出改变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在2004年提出了以“文化立市”为核心的发展纲要,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

当然许多内地城市或地区的文化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如山西、云南、广西等地区,利用各自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文化产业成为了这些区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当前发展的事实是,以民族与地狱风情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对于文化与自然生态的开发与保护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目前来看,在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四个地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生态区,即以云南、广西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与南国生态旅游区;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蜀地休闲文化旅游区;以新疆、内蒙古为代表的民族宗教文化与草原风光旅游区;以西藏为代表的民族宗教文化与高原风情旅游区。

记者:建设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魏鹏举:文化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它的社会基础是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甚至个体,而它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依赖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大型产业集团。中小型企业的创业和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社会投融资体系的扶持,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和运营更是离不开资本运作。文化产业投融资问题可以说是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尤其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发展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是顺利实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其次,成熟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是我国文化产业生长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其三,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记者: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建立瓶颈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

魏鹏举:文化产业是一个政治关系密切的经济领域,它的政策性非常突出。在我国,文化产业是被视为与文化事业病句的文化与意识形态领域的经济现象,目前对于文化产业的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比如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产业部等许多国家部委机构。对于文化产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政策规章来自多个政府部门,这无疑使得文化产业政策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交叉、重叠甚至混乱的问题。尤其是在WTO保护期结束后,国外文化产业加紧抢滩中国市场,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越来越突出。

其次是投融资主体的问题。当以企业为主的社会资本逐步成为整个投融资体系的主角时,在文化产业领域,国家亦然是投资的最大主体,资本来源主要依靠业内自有资金。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还比较严格。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政策性壁垒以及投融资主体不清新,导致文化产业领域的资本运营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问题。比如媒体概念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分集中,国有的事业型文化传媒单位往往拥有对于上市公司绝对的财务与人事权,公司的内部与外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当的关联交易可能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与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危险很难避免。

此外,在实际的投融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文化单位在投融资活动中涉及资产的评估,往往会出现对于文化类单位最重要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不足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国有文化资产流失。

记者:您的建议是什么?

魏鹏举: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本身具有文化和创意公益性的一面。另外一方面它的价值并不是直接体现为对于经济有多少的贡献,而应该从内层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考虑它对基础性的、公益性的文化创业型人才的投入和培训,在资金方面政府应该做更多的引导。

第二点就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畅销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

第三点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晰产权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资本市场。

第四点是要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保护和激励本土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在我的研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源于本土魅力、本土内容、本土市场的发育。

最后一点就是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融资机制,文化产业长远利益包括资源的保护,人才的培养与短期利益的协调。文化产业的分散竞争就是中小企业占多数与集中优势的均衡。

编辑: 孙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