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亘千里的太行山东麓,有一处三面靠山、一面临水的小山村,在这里曾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使解放区的亿万农民耕者有其田的千年梦想得以实现;在这里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我党的建设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里也曾是中国共产党在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部。这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小山村就是共产党员耳熟能详的革命圣地——西柏坡。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为了深刻领悟西柏坡精神,汲取改革力量,在实践中贯彻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的精神,保险学院党委组织近40名师生党员于11月4日—5日来到了著名革命圣地——西柏坡,开展了以“学习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做合格党员”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党员们自东而西地参观了革命先辈的旧居。置身于军委作战室、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和九月会议会址,在一座座小院间进出时,师生党员们直观地感悟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的奋战环境以及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品味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七届二中全会旧址,保险学院师生党员们在陈旧的长条凳上一一落座,认真听取讲解;在旧址外,全体党员郑重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党员们举起右拳,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立下自己对党忠诚的誓言,庄严而肃穆的宣誓声响彻院落,彰显了党员们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和愿望。
参观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风貌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
在西柏坡纪念馆,党员们满怀崇敬之情参观了“西柏坡陈列馆”。通过专业讲解员对内设12个展厅的细致讲解,师生党员沿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展览流程,重温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以及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三大战役作战半景图让党员们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而又激情澎湃的年代。在纪念馆里,党员们不仅体会到我党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时的运筹帷幄,更是深刻领悟到正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指引着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不易。在名为“赶考”的五大书记铜像广场塑像前,师生党员们陷入到沉思之中,参观中的所见所想更加坚定了大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信念。
参观西柏坡纪念馆
在西柏坡五大书记铜像前合影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缘善写红十字,立德常学白求恩”。在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借助纪念馆内300多幅珍贵图片以及80余件白求恩和柯棣华的生前遗物,党员们近距离地了解到两位国际友人在中国短暂而伟大的一生。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一幅幅历史照片图片和近百件实物,形象地向党员们再现了白求恩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以及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党员们看着陈列馆中白求恩同志发明的简易医疗箱、临终时所写的对今后工作的建议信,柯棣华当年使用过的医药箱、以及他和刚出世3个月的孩子合影,心情异常的沉重。两位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异国他乡帮助中国人民,将壮丽的青春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这种对人民的热爱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充分感染了在场的每一名党员。
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前合影
参观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
河北正定塔元庄村,是冀中平原最普通的村庄之一。一个无言又长久的约定,却让它的名字有了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在驱车赶往塔元庄的路上,师生们聆听着关于这座村庄的惊人转变。来到目的地,笔直的柏油马路、整齐的楼房、干净的街道……如果无人介绍,完全无法想象在三十年前,这里的人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而如今,它已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在讲解人员的介绍中,党员们了解到三十多年前,习近平同志任正定县委书记时,在无数次骑自行车下乡中,提出了“正定适宜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正是这一立足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战略思考,成为了打破封闭僵化思想桎梏的“开山斧”,劈出了正定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定格在了1984年《人民日报》所发《正定翻身记》的历史还原中。正定县塔元庄村的富强之路也向大家证明了:正确的引领,是脱胎于群众、立足于现实的。在感慨塔元庄三十年多来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师生党员们更是对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有了深刻的领悟。
参观塔元庄村文化长廊
参观塔元庄村村史馆
此行,党员们以“学习革命历史、坚定理想信念、做合格党员”为目标,重温历史,缅怀先烈,见证革新,品读精髓。当党员们坐上返程的汽车回头望,滹沱河水潺潺,似乎在说那永远说不完的故事。群山无言,翠柏无语,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印证:西柏坡永远保存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绵延着一条领袖与人民同甘共苦的红线。通过此次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师生们在新时代对党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体会,在新的“赶考”路上,大家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 张萌